新译通公司提供专业广东翻译服务 |
|
|
1、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一种传统丝竹乐种,以其轻、柔、华、细、浓的风格和清新流畅、悠扬动听
的岭南特色备受喜爱和欢迎,遍及中国大江南北,流行世界各地。
广东音乐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经历了萌发期、发展期、成熟期。现有曲名和乐谱500多首。广东音乐开放性地选择、吸收外来音乐文化及国内其他民间艺术的有益成分,并加以改造,为我所用,形成音色清脆明亮、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清晰明快的特点,被国外誉为“透明音乐”。20世纪20-30年代,是广东音乐的鼎盛时期,人才辈出,新的作品不断涌现。无论国内,还是海外都能听到广东音乐,它也是海外华人与祖国家乡联系情感的一条纽带。
广东音乐与粤剧、岭南画派被誉为“岭南三大艺术瑰宝”,是广东文化的“三张名片”。
2、潮州音乐
潮州音乐广泛流行于粤东、闽南、广州、上海、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以及东南亚各国和世界潮人聚居的地方。起源可追溯到唐、宋年间。
潮州音乐品种繁多,大致可分为:潮州锣鼓乐、笛套古乐、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外江音乐。锣鼓乐又包括:潮州大锣鼓、潮州小锣鼓、潮州苏锣鼓。潮州音乐既能表现小桥流水式诗情,又能演绎气壮山河史诗。“二四谱”是潮州音乐独有而又最古老的谱式;乐律使用别致的七平均律,“7”、“4”二音特殊音程展示潮乐独特韵味,二音的运用构成潮乐轻六、重六、活五、反线等调式。演奏上强调作韵和即兴加花二种技法的发挥。
3、客家山歌(梅州)
客家山歌是流传于梅州市等国内外客家人聚居地的、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于宋、明年间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是中原文化与梅州等地土著文化融合的产物。
客家山歌歌词诗味很浓,类似竹枝词,有十五国风和吴歌的余韵。歌词内容包括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其他生活歌、儿歌等,涵盖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情歌的数量最多,也最精彩和文学价值最高。其腔调有近百种,音调高扬绵长,平稳流畅,起伏不大,既有古朴的遗风,又带有几分忧愁;音区较高,音域较窄,级进较多,跳进较少;节奏自由,节拍多样,常有混合节拍。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了许多古代中原文化,有十五国风和吴歌的古韵。
4、中山咸水歌
咸水歌是疍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原始歌谣,是疍家人广为传唱的口头文化。居住在中山坦洲的疍民,在日常生活、劳作,特别是在谈婚论嫁、丧葬等过程中,触景生情、随编随唱,以歌谣的形式描绘不同的情感。咸水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居住在中山、珠海、顺德等珠江口沿海一带冲积平原上的疍家人广泛传唱,至今仍保留传统的唱法。五十年代,咸水歌就已被华南歌舞团选作国内外演出的独唱节目。
咸水歌包括:长短句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姑妹歌、叹家姐等,统称为咸水歌。它是大沙田的传统优秀民间音乐,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疍家人共通的“语言”,是岭南音乐的重要元素,是中国民歌的瑰宝。
5、广东汉乐
广东汉乐据查系古代中原汉民南迁传入,有“中州古乐”之称,在大埔县流传有500年多年历史。
广东汉乐保留了中原宫廷音乐特点,并与大埔当地的民间音乐(如打八音、中军班音乐)融合,同时又吸纳了潮乐(如大锣鼓)的部分成份,从而形成了独特、完整的乐种。它是我省三大乐种之一。广东汉乐按传统的演奏形式和演奏习惯以及不同用途,可分为五类:一是丝弦乐,俗称和弦索。它是广东汉乐中最普及、最为大众化的演奏形式;二是清乐,又称儒乐。常为文人雅士活动时演奏;三是汉乐大锣鼓,又称八音。主要是民间迎神赛会或闹元宵等客家传统节日时演奏;四是中军班音乐,主要用于民间的婚丧喜庆活动;五是庙堂音乐,是宗教法事时演奏的吹打音乐。广东汉乐曲目丰富。已整理出版的曲目有612首。
广东汉乐的抢救和保护,对研究中国民间音乐发展史具有宝贵的价值。
6、沙田民歌
流传于珠海沙田地区的沙田民歌是在“疍家人”唱的“疍家歌”、“渔歌”的基础上,从东晋时起经历代“疍家人”的传唱,逐渐形成的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歌。它采用带有珠海沙田地域口音及语汇的广州方言演唱,在婚、丧、祀神等民俗活动中产生并发展。沙田民歌的歌词大都反映海河生产和沙田农耕劳动,具有海河文化与农耕文化融合的文化特征;歌词都是演唱的民歌手即兴编词;有相对固定的曲调,疍家人将它的唱法称为“暴肚”,具有即景、即兴的特点。演唱时无任何乐器伴奏和任何道具辅助,具有无伴奏清唱的特征。
沙田民歌包括咸水歌、高棠歌、姑妹歌、大缯歌、叹情歌、木鱼歌等。传唱至今的曲目有5000多首。沙田民歌对珠江三角洲“疍家人”的劳动习俗、生活状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7、汕尾渔歌
渔民,俗称“疍民”,分为陆上渔民和海上渔民两种。海上渔民又分为“拖船”渔民和“瓯船”渔民。传统的汕尾渔歌是指瓯船渔民用闽南方言(福佬话)歌唱的疍歌。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二中提到:“疍人亦喜唱歌。婚夕两舟相合,男歌胜则牵女衣过舟也。”
汕尾渔歌产生于宋、元时期,主要反映渔民的海上生活,有捕鱼歌、恋情歌、婚嫁歌、斗歌、生活情趣歌、后勤服务歌等。曲式简短,多为七言四句体,基本上保留着民歌五音调式,每句都加有衬词,乐曲有明显的有音无义的拖音,还有“复沓”(即拖腔处唱词的重复)。节奏和缓,音韵和谐,旋律优美细腻,分为担伞调、东风调、丰收调、姑妹腔、大紜歌等调式。歌词简朴通俗、生动活泼,充满江海生活的韵味。
? 汕尾渔歌是一座丰富的音乐矿藏,为我国许多著名音乐家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8、惠东渔歌
惠东渔歌分布在惠东县沿海各地,宋朝时随渔民迁徙惠东而传入。
惠东渔歌有“啊啊香调”、“啦打啼嘟啼调”、“呵呵香调”、“贤弟调”、“罗茵调”等20多个品种。只限于渔民们在船上演唱,有独唱和齐唱,渔民群居时以“答歌”(即对歌、或叫斗歌)为乐,均无乐器伴奏;其旋律具有浓厚的地方戏曲音乐和庙堂音乐韵味;歌词曲式结构多为上、下句,一呼一应句式。歌词纯朴、修词简练,对现代歌词的创作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启发作用。惠东渔歌因曲调品种多样,旋律韵味独特,还为音乐创作提供丰厚而珍贵的素材。许多词曲作家先后来到惠东渔村采风,创作了大量渔歌题材的作品,如大型歌舞剧《南海长城》等。
9、台山广东音乐
“八音”是指用“金、石、土、草、丝、木、匏、竹”等八类材料制造的乐器所奏的音乐的总称。台山的八音班,又称锣鼓架,实际上是锣鼓八音,它用木制成一个轿形的音柜,中间放着掌板用的木鱼、沙鼓等敲击乐。作为广东音乐的前身和创作、表演载体,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八音班,多是演奏佛教音乐和民间小调,人们称这些曲调为“广东音乐”;到了清朝中叶,八音班实行乐曲演奏和戏曲演唱相结合的道路,使八音班逐步走上成熟。
八音班的活动,一般在年节、盂兰会、跳禾楼和红白喜事中举行。曲目繁多,就演奏演唱内容来分,可分为锣鼓乐、吹打乐、吹弹唱三大类;就乐曲和唱本内容来分,有牌子、小曲小调、广东音乐和戏曲唱本四大品类。
10、潮阳笛套音乐
南宋末年, 随师抵潮的宫廷乐宦吴丙在宋亡后定居潮阳棉城,他带来的宫廷音乐,经历代乐工们的充实和发展,形成了古朴典雅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潮阳笛套音乐。
潮阳笛套音乐就其表现形式可分为笛套音乐和笛套锣鼓两类。笛套音乐包括笛套古乐(即传统的笛套音乐)和经融合、演变的笛套音乐。笛套古乐从曲式结构到旋律都保留着宫廷音乐的古风韵——古朴、庄重、典雅、幽逸、清丽、悠扬。笛套锣鼓包括笛套小锣鼓、笛套大锣鼓和笛套苏锣鼓。潮阳笛套音乐属于套曲式的音乐品种,它以笛、管、笙、箫为主奏乐器,并配以三弦、琵琶、古筝和其他的弦乐、弹拨乐等;“潮阳味”的吹奏方法,构成了潮阳笛套音乐浓郁的地方特色。潮阳笛套音乐被誉为“盛开在岭南永不凋谢的华夏正声”。2004年,潮阳被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笛套音乐〉之乡”。同时,潮阳笛套音乐老艺人林立言被授予“广东省优秀民间艺术师”的光荣称号。
新译通专业翻译的企业实力
■ 新译通翻译拥有一支强大的语言翻译队伍,公司已拥有一批具有丰富实际翻译经验的教授、译审、高级翻译、归国留学生及语言专家等组成。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不同行业的翻译小组和译审校来确保翻译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从而可以保证,在较短时间内向客户迅速交付合格的翻译稿件,并可随时组织专家组指导和审校大批量专业翻译资料,同时我们将恪守客户涉及到的商业和技术方面的机密。
■ 公司自成立以来,承接了大量的笔译和口译业务,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和丰富的业务经验。在日趋竞争激烈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并以“质量第一,价格合理,专业高效,诚信保密”的服务宗旨,以科学严谨的管理和良好的发展规划,与上海及周边地区众多大中型企业和政府部门及外事机构签订了长期业务合作关系。 ■本公司竭诚为广大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和使领馆等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经济化的多语种、多专业的翻译服务。并以求实、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客户。我司全体员工愿与企业共进,与时代同步。
新译通翻译公司下设全国各地分公司:
1、新译通上海翻译公司(华东总部)
2、新译通北京翻译公司(华北总部)
3、新译通广州翻译公司(分部)
3、新译通深圳翻译公司(分部)
4、新译通杭州翻译公司(分部)
5、新译通南京翻译公司(分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