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译通公司提供专业日文翻译服务 |
|
|
日本的自然景色是迷人的,过了红叶似火的秋冬季节,转眼已是樱花盛开。阳春三月,春日载阳,此时的日本各地,到处流露着春的气息,各种祭祀活动显得格外频繁。这和中国的情况有点相似。在中国广大农村,时至今日还保留着“春祈秋报”习俗,即一年的春天来临时,要举行各种各样的祭祀仪式祈求神灵,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秋天获得丰收后,要举行同样的祭祀仪式,报答神灵。这是农业社会共同的特点。今天的日本已经进入工业和商业社会,现代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但现代化也经常唤起人们的回归意识,他们经常“向后看”,发现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而加以认真地保护。传统与现代化的协调发展,使日本社会充满了历史感与时代特色。
正月刚过,家家户户的门松还泛着新绿,各地举行“まつり”(日语将节日庆祝活动叫做“まつり”,相当于中国的庙会)的消息,通过新闻媒体和民间的口头信息,不断传来。在爱知县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年一度的“山车祭”。我所在的名古屋地区,人们在闲谈中,对山车文化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一谈起山车及其仪式的豪华壮观,总是流露出一种骄傲和自豪。名古屋金山驿的名铁观光中心,常年展示着山车和山车人形(偶人),其装饰的豪华精美,令人惊叹。为这种情绪所感染,我对山车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3月下旬开始,知多半岛的山车祭次第展开。在樱井龙彦先生安排下,我们多次前往半田市的龟崎町做考察,寻求山车文化的奥秘。日本的山车既是祭祀仪式中的道具,也是一种精制的艺术品,它的雕刻和刺绣,堪称一绝,只有仔细玩味,方能领悟它的妙处。在龟崎町考察时,我多次拜访了该町朝仓堂雕刻艺术研究所的雕刻家间濑恒祥先生,他热情地带领我们踏访龟崎山车遗迹,讲述半田山车的历史演变和雕刻艺术,加深我们对日本山车文化的认识,获益匪浅。我的这篇文章,主要想探讨日本山车雕刻中的中国题材,并就中日民俗文化的交流和影响做一些尝试性的比较。
山车祭,在日本众多的民间祭祀仪式中独树一帜。这种祭祀活动的流传地域十分广阔。在日本除冲绳县外,从北海道到九州鹿儿岛,几乎遍布日本的山车文化。许多传统山车,被作为指定有形民俗文化财产,各地都有山车保护委员会一类的组织,负责山车的保护。 日本的山车祭,时间大都集中在春秋两季。有的祭祀活动就以春祭或秋祭命名。如神奈川县的比比多神社春祭、富山县的八幡宫春祭、四方神社春祭、长野县热田神社春祭、爱知县内海春祭、长尾春祭、兵库县住吉神社春祭等;以秋祭命名的祭祀活动更显得突出。在这些祭祀活动中,山车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关于山车的名称,各地叫法不尽一致。有NFEA3、山、屋台、神舆、地车、山车、山笠、花车、车切等各种称谓。这些称谓,大都是根据山车的形态确定的,体现出各地山车的地域和信仰特色。我所看到的是爱知县知多半岛的山车样式,每台山车高约六米,宽约二米,前后车辕长约六米,车身长约四米,重量大约在四千公斤左右,驱动靠四只巨大的木轮,曳行与转动车身,全靠人力。山车的另一特点是所有部件都可以自由拆卸组装。全部山车约由五百二十多个部件组成。举行山车祭时,从库房中取出,一天时间就可以组装完毕。山车的第三个特点是,主要部位都有精美的雕刻,帷幕上是华丽的刺绣,车上安置人形进行表演。雕刻和大幕刺绣是山车文化最精美的部分。
山车出现在祭祀活动中,既是流动的,也是静止的。用“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这句中国古语形容山车的行止,是最恰当的。因为山车曳动时,众志成城,气势恢宏,而一旦停止,则矗立街头,供人们仔细欣赏雕刻绘画和人形表演,精神享受自在其中。
在爱知县,据说保存有二百多台山车。知多半岛有山车九十多台,几乎占爱知县山车的半数。知多半岛的半田市有三十一台山车,占爱知县山车总数的七分之一以上,占知多半岛山车的三分之一。这个统计数字足以说明半田山车的规模与传统的深厚。
半田山车从造型来看,在山车造型中属于尾张山车系统。尾张是日本古国的名称,它的辖区包括知多半岛在内的整个名古屋地区,所以山车的体系以“尾张系”称呼。尾张系山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世纪京都的祗园祭,16世纪的津岛天王祭。它的最初形态可能是神舆或神轿。神轿在中国的祭祀活动中经常见到,它是由参与祭祀的人们用肩膀扛着巡行的。日本的山车祭往往以神舆作先导,后随山车。这和中国的祭祀多少有些不同。不过在半田的山车祭文献中保存的古老山车样式,和神舆有许多相似。《半田市志》记载的《乙川村祭礼山车绘图》中,山车的前导是狮子和神舆,之后紧随四台山车。山车造型简单,形状大小与神舆差不多,只是安装了木轮曳行而已。18世纪以后,在半田地区传承的山车,属于名古屋型山车,从名古屋山车发展成旧半田型和新半田型。日本“まつり同好会”发行的《尾张系山车系统图》,描绘了知多半岛山车演变的模式。
日本的山车样式十分独特,整个外形像缩小了的神社建筑,雕梁画栋,用大幕帷裹着,十分壮观。“山车”之称,大概取其高大似山之意。有时它的样式又像缩小了的日本民居,所以有的地区将山车称为“屋台”。尾张系统山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进行过多次改造,最后在知多半岛形成了旧半田型和新半田型。
山车的建造结构分上下两层,主体部分是堂山(又叫胴山),胴山的前部叫前山(又叫前坛、坛箱、前栅、箱坛),二层叫上山。它的建造完全使用了神社寺庙的建筑技法,所有的空间布满了雕刻。雕刻常被安置在山车的蹴NFDE0、坛箱、胁障子、前山NFDE1股、太平鳍、前山悬鱼等部分,左右侧面和上山的后部,张挂大幕和追幕,大幕上有一短小的垂幕,叫做水引。大幕、追幕和水引上施以精美的刺绣,色彩绚丽而华美。这些雕刻和刺绣的内容和技法,常常被视为重要的文化遗产。
尾张型山车主要流行在爱知县各地,其中以名古屋型为代表。日本“まつり同好会”将尾张型山车的样式归纳为名古屋型、津岛七切型、犬山型、半田型等15种类型,其中半田型山车独树一帜,造型更加精巧。
日本的山车作为祭祀仪式中的道具,它既是祭祀活动的标志物,又是一个流动的舞台。这种祭祀仪式所体现的,是参与者的笃实的信仰以及山车祭的严密组织和群体意识。这和中国的祭祀活动完全不同。在中国,大型的祭祀活动也有神舆一类的道具出现,但并不重视其装饰性,活动的组织也比较松散。有时甚至还带有自发性质,即在必要的时候(如丰收的年份)临时发起组织,会期过后,所有组织自行解散。在龟崎地方,我们看到了山车祭严密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在日本节日“まつり”活动中带有普遍性。
知多半岛龟崎町的山车祭名为“潮干祭”,是爱知县指定的有形民俗文化财。传说以前神武天皇东征时,曾访问过此地,所以每年的旧历3月15、16两日,龟崎的五台山车要曳至海滨举行祭祀,故名为“潮干祭”。潮干祭仪式在衣浦海岸的神前神社前举行,町内的五台山车,以“组”的形式为单位参加祭祀活动,即东组宫本车,西组花王车,石桥组青龙车,中切组力神车,田中组神乐车。龟崎町山车的构造,拉曳巡回的方法,与东海其他地区比较,有它独特的模式。
龟崎町山车最初的装饰很朴素,大约在江户时代中期以后,由于立川流雕刻师的参与,渐渐追求装饰性,把神社和寺庙建筑中的绘画和雕刻技术运用到山车的装饰中来。龟崎山车雕刻,多数都是雕刻师的作品,题材的丰富、雕刻的精美和技巧的娴熟,可谓上品。
和其他地区的山车一样,龟崎山车的雕刻装饰也是在坛箱、胁障子、太平鳍、前山悬鱼等部分、山车前面的主体部分,雕刻更为着意。山车雕刻的题材主要取材于日本《古事记》、《日本书纪》和神话故事,而中国故事和历史的人物占有很大比重。它的装饰的豪华性和神秘性往往令人惊叹。山车的修复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往往一台山车的复原价格在数亿日元至10亿日元之间。近年来,为了降低成本,日本有些地区的观光协会新造的山车,改在中国制作。采用的木材是马来西亚产的红木和中国产的香樟,造价虽然便宜,也在4000万日元以上。龟崎町的五台山车,制造都很豪华,总的造价估计也有数十亿日元。这样高的造价,和日本工业和商业社会的地位是相符相衬的。但山车的竞事豪华,有时也使它原来的文化内涵有了改变,即由原来的敬神、祈祷丰年仪式,变为旅游观光性质。
新译通专业日语翻译的主要内容
IT日语翻译 医药日文翻译 机械日语翻译 英律日文翻译 化工日文翻译 通讯日语翻译 石油日文翻译 水利日语翻译 电子日文翻译 农业日文翻译 食品日语翻译 服装日文翻译 航空日语翻译 汽车日文翻译 冶金日文翻译 交通日语翻译 能源日文翻译 环保日语翻译 金融日文翻译 建筑日文翻译 地质日语翻译 教育日文翻译 互联网日语翻译 生物技术日文翻译等。
新译通翻译公司下设全国各地分公司:
1、新译通上海翻译公司(华东总部)
2、新译通北京翻译公司(华北总部)
3、新译通广州翻译公司(分部)
3、新译通深圳翻译公司(分部)
4、新译通杭州翻译公司(分部)
5、新译通南京翻译公司(分部) |
|